2019年2月25日 星期一

托克維爾與貴族精神


托克維爾:民主的導師 Alexis de Tocqueville: Democracy’s Guide
作者: 約瑟夫.艾普斯坦  Joseph Epstein / 譯者: 柯慧貞, 傅士哲

托克維爾生於1805年的法國,當時是法國大革命發生後的第十六個年頭,這段時間裡法國風雨飄搖,經歷了第一共和的國民公會、雅各賓黨,以及督政府,然後來到了拿破崙的時代─第一帝國。

法國大革命讓原本的君主和貴族體制逐漸走向瓦解,但當時法國人還找不到一個完美的新制度,搖擺在各種不同的制度之間,政變時常發生,使得社會動蕩不安,托克維爾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

「民主」與「共和」在十九世紀時仍然是一個不成熟的產物,但已經成為了一股潮流,吹向整個世界,當中有一個國家傲然地成為了新興的民主共和國,讓西方世界刮目相看─那就是美國。自1776年獨立之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十九世紀時美國的民主制度越來越成熟。

托克維爾夢想成為一個政治家,希望能對祖國法國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於是他前往了美國─名義上是考察監獄制度,其實是觀察了整個民主制度在美國的實踐。回來了以後,寫了一本著名的政治哲學經典「民主在美國」。

「君主專制」和「民主共和」這兩者的差異有多大,我想沒有人比托克維爾了解的更深刻了,因為他跨越在兩個制度交疊的時期,他指出由於人們對「平等」和「自由」的追求,才產生了今日的「民主共和」。

在大革命之前的法國,不只有君主這個至高無上的存在,連社會都區分為三種等級:「貴族」、「教士」、「平民」,不同的階級有著絕對的分別,貴族不僅血統高貴,就連才能和智慧都高人一等。

充滿階級差異的社會當然是不公平的,憑什麼有的人就可以含著金湯匙出生,一輩子不用洗衣做飯,就有人服侍一切;有的人生下來卻一無所有,終其一身只能為人打工,不能累積自己的資產。於是革命爆發了,君主國紛紛倒台,一個個共和國陸續成立。

那麼當所有人都生而平等之後,社會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是否變得更美好呢?是不是更美好是見人見智,但肯定是變得更「平庸」了。

平等社會裡每個人都必須庸庸碌碌地辛勤「工作」,下班以後還需要處理繁瑣的「家事」,光完成這些日常事務就已經耗盡了人們所有的精力。哪裡還有力氣去發展藝術、研究哲學、設計建築呢?

在過去的貴族社會裡,貴族一出生就不需要工作,更不需要做家事,大部份的時候都在學習如何「當好一個貴族」。除了有繁文縟節之外,身為一個貴族最重要的是必須有榮譽感,不能讓自己的家族蒙羞。所以打仗的時候會買裝備去成為騎兵衝鋒。平時為了打發時間,還必須去參加沙龍,進行各種廣泛議題的討論。

許多近代的思想家與科學家都是貴族出身,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必為工作和生活忙碌,有時間思考人生的大道理,追求純粹的善與美。

現在因為有各式各樣的發明,讓我們的生活已經比過去方便許多,現代的普通人,可能生活水準都和過去的貴族相當,甚至還更好也不一定。那麼照理來說,現代人應該心靈更加自由才對,但是很顯然的現代人的心靈更加貧乏了。

一部份的原因是現代人仍然需要工作。大量的理論和科學產出是在工作場域裡發生的,如果工作和興趣符合的話,肯定非常幸運,也能有傑出的表現。如果工作僅僅是為了糊口的話,那麼在經歷了一整天的工作之後,心靈往往已經枯竭的什麼也不剩了。

周遭社會裡也有許多已經達到財富自由的人,像是繼承遺產、一夕致富等等,這些人已經不需要再工作,那麼他們可以算是現代的「貴族」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功利主義之下,每個人都顧著累積自己的資產,而且無窮無盡,即使是成功達到財富自由的人們,只會選擇奢侈的揮霍,或是忙著賺更多的錢。整個社會都瀰漫著銅臭味,大家都在追求最好的物質生活,而不是真正的善與美。貴族精神,早就隨著舊時代而灰飛煙滅了。

所以托克維爾得到一個結論:如果想要發展一個光榮的民族、璀燦的文明,那就不要選擇民主政體了;如果想要發展一個盡可能為每一個人追求福祉的社會,那麼民主政體就很適合。

即使貴族精神是多麼的令人嚮往,也不可能倒轉時光回到過去,即使可以,恐怕也沒有人想這麼做,因為誰能保證自己一定會被分到貴族那一邊呢?又亦或是即使成為了貴族,也要擔心革命哪一天爆發,被平民送上斷頭台呢!


延伸閱讀:
《決戰熱蘭遮》─ 一場十七世紀東西方勢均力敵的大戰
《萬曆駕到》─晚明時期其實是文化盛世?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戰爭帶來的荒謬與苦難
《人的宗教》三大宗教有什麼不同?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