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窮人的經濟學》窮人為何難以翻身?



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作者: 阿比吉特‧班納吉 Abhijit V. Banerjee, 艾絲特‧杜芙若 Esther Duflo
譯者: 許雅淑, 李宗義


這本書可以有個更加淺顯的名稱─「窮人和你想的不一樣」。許多政府與組織總以為實施了某一些政策或補助之後,窮人們就會乖乖的照著做,然後達到預期的目標,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

為什麼不吃飽一點?

研究指出,如果農夫能夠多攝取一些熱量,那麼在田裡的產出就會顯著增加。﹝以下指的都是每天花費少於一美元的人民﹞但吊詭的是,即使這些農夫的收入增加了,他們所攝取的熱量也不會增加。

為什麼他們不吃飽一點好上工呢?原因是他們如果手頭上多了一些錢,會選擇買美味一點的食物,或是買一些奢侈品。他們選擇買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一定是從旁人的觀點來看他最需要的東西。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認為窮人應該要少生幾個孩子、然後盡可能供養小孩上學、用我們教他們的方式預防疾病...但常常他們都不照著做。

背後的原因可能包括父母希望從眾多小孩中期待一個未來能夠負擔他們的生活;父母會從小孩中選出一個他們認為最聰明的孩子集中資源供他上學;他們就是認為花錢打針吃藥才會有效....等等

難以貸款,沒有保險

窮人是很難獲得貸款的,沒有銀行想要貸款給窮人。如果窮人想要貸款只能找高利貸,而利息往往是非常驚人的,造成他們容易身陷負債之中。

保險也是同樣的情形,他們沒有辦法取得廉價的保險,風險太高導致保費太高,甚至他們本身也不想把錢拿去買保險,因為朝不保夕的生活是無法思考未來的。於是突如其來的意外或疾病,經常拖垮整個家庭,從此難以從貧窮翻身。

窮人甚至連存錢的成本都很高!如果想要小額存款,可能還得支付手續費,所以沒有人想要去銀行。錢財往往左手進右手出,節慶活動、親人生病、朋友借錢,轉眼間就花個精光。

傳統的「跟會」反而成為窮人重要的存錢方法,平時固定支付小額款項,到了需要的時候標會就能取得一筆小錢,重點是不用手續費。

迫不得已的創業家

貧窮國家的人民,有很高的比例都是創業家。因為他們的就業環境失業率太高,很難找到穩定支薪的工作,湊一筆小錢做點小生意是不得已的選項。

這些小生意即使獲利也很微薄,而且他們無法取得貸款擴大規模,一旦遭遇不幸的話,生意失敗還會讓他們負債。

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微型貸款」銀行,能夠幫助這些小創業家,做一點小生意,但是如果要達到讓他們「脫貧」的目標,恐怕還是只限於極少數的個案了。

其實這些人民也不想自己當小老闆,如果問他們最希望自己的小孩從事什麼行業,十之八九會聽到「公務員」,穩定才是他們最想要的。

簡單的觀念往往是最重要的

看完這本書後,以公共衛生的觀點來說,思考以下一個簡單的例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瘧疾十分肆虐,防範這種以蚊子為傳播媒介的疾病,蚊帳是個很好的方法。有很多國際或政府組織都有發放免費的蚊帳,可是這當中真的拿來掛在床上的並不多,許多蚊帳都被用來捕魚或是用做其它用途了。

原因眾說紛云,有人說因為天氣太過悶熱,待在蚊帳裡跟本受不了;有人說因為是免費的所以大家不會珍惜;有人說拿去捕魚更有經濟效益....但另一個原因可能更為重要:當地人沒有辦法很好的理解到,瘧疾是一項可能致命的疾病,而蚊帳能夠提供保護,降低因為得病造成生命財產損失。

理解這件事,需要一定的教育程度、可信賴的訊息來源,還有一個願意思考的腦袋,才足以做出改變,而這往往就是最困難的一點。


延伸閱讀:
《公司的品格》台灣的公司治理出了什麼問題?
《價值談判》談判和你想的不一樣
《為什麼國家會失敗》─政治制度決定國家成敗
《失控的撙節》削減預算錯了嗎?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