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閱讀】《用經濟學改變世界》12位經濟學家的智慧


這本書介紹了12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他們的得獎題目,
以及請他們本人談一個有興趣的經濟議題,
據作者說這是一本寫給大一新生看的書。

因為有12個主題,所以並不會每一個討論都很深入,
但可以發現經濟學家的興趣十分廣泛,
從傳統的景氣循環、失業問題到環境永續、投票規則還有外國干政。
當然也可能發生整章都看不懂的情況。
(像是John Nash關於賽局理論的一章)


第一章探討了經濟蕭條時,經濟原則和承平時期是不同的

這時後節儉和吝嗇反而是有害的,
因為利率已經到達最低點,沒有調整的空間了。
儲蓄和減薪在這樣的狀況下不會帶來正面的意義,
只會減少消費和投資,讓蕭條的情況沒有翻身的機會。

這樣的理論是目前的主流價值,
造就了從2009年以來,全世界持續不斷的經濟擴張政策,
降低利率、公共財政擴大支出,以期能夠擺脫衰退的泥淖,
但也使國家債務節節高升。


第二章則指出即使是貨幣寬鬆或財政刺激方案
也無法擺脫經濟大衰退的泥淖,因為資產負債表並沒有改善

唯有改善資產負債表(破產、法拍、去槓桿化等),
才能夠徹底改善體質,但這個過程會非常辛苦。
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經濟復甦的原因也不是財政政策,
而是世界大戰所帶來的支出增加。


第三和四章討論經濟衰退和失業率的關係

就業市場和商品市場有根本上的不同:
商品市場往往超額供給和超額需求只會存在其中一種,
(商品過剩沒有人買,或是消費者想買卻買不到)
但是就業市場卻隨時存在超額供給和超額需求的狀況。
(公司找不到員工,同時也有大批人找不到工作)

因為員工找工作,和企業找員工,都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
稱為「搜尋理論」,這並不是單就工資調整就能夠迅速反映的。

職缺數則和就業人數成正比關係,
就業人數會隨著職缺數波動,但會延遲幾個月的時間,
勞動需求就是就業水準波動的主要驅動力。

換言之,失業率上升的主因,
永遠是社會上對於商品或服務的需求不足,
而不是因為現在薪資水平太高導至勞動市場失衡。
減薪並不能改善失業率(所以22K法案是如此的失敗)。

而財政刺激方案如果不能改善商品或服務的需求,
(比方說公司因為保持觀望心態而仍然不擴大投資,
就不會雇用新員工或只雇用派遣人員)
那麼失業率就不可能改善。


第六章探討經濟政策的一致性

如果一國政府的政策一直不停的反覆,
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傷害,投資可能隨時血本無歸。
最極端的例子就是一個國家想要迅速擺脫債務,
而瘋狂印鈔產生惡性通膨,如此一來債務是抵消了沒錯,
但人民的財產卻也一夕之間變成壁紙了。

這也是為什麼各國的央行都演變成獨立的機構,
才能夠不為政治力所左右。
而一旦經濟政策的一致性被打破以後,
要再重建威信是很困難的事,像是阿根廷。


第七章介紹經濟學如何運用在環境永續

如果想要減少空氣污染,
個別限制每間工廠的排放量是沒有效率的,
較好的做法是算出環境可容忍的污染總量,
設計成「排放許可證」分配給需要的企業,並且允許他們自由交易,
透過市場機制讓企業產生減量的動機。

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也想要經由這種模式,
但是牽涉的是國家之間的利益,
還有已開發和未開發國家間的歷史情結,
也就更加難以達成共識進行合作。


第十章講退休的理財規畫

裡頭有提到政府的退休金,其實是老鼠會的概念。
你以為拿到的退休金是由之前從薪水中提撥的錢轉投資而來,
但事實上卻是由現在正在工作的人所提供的,
稱為隨收隨付「Pay as you go」。
於是當遇到出生率降低、壽命延長的情形時,
情況就變得非常嚴竣了。

最後作者也建議指數化的投資,
畢竟基金當中被扣除的手續費,往往就是致命傷。


第十一章非常有趣,講的是選舉方式

無論是台灣的多數投票制、美國的選舉人制、法國的兩輪投票制,
都是最傳統的決定方式「多數決」的變化。
本章分析為什麼多數決能夠成為主流,
而不是「排序法」等其它方式。

好的選舉方式要符合五個原則:

「共識原則」:如果所有選民都偏好甲勝於乙,那麼乙就不應該當選。
「選民平等原則」:一人一票、票票等值。
「候選人平等原則」:所有候選人在同一立足點上競爭。
「無攪局者原則」:如果把一個沒有勝算的候選人剔除,
不足以影響選舉的結果,這一條就是排序法失敗的原因。
「果斷原則」:必須產生一個明確的獲勝者。

沒有一個選舉方式能夠完全符合這五個原則,
但是多數決在大部份的情況都能符合,所以是最好的選舉方法。


第十二章同樣是特別的議題,
討論外來干涉國家如何幫助被占領國發展民主

事實上是,美國侵略其它國家往往沒有好下場,
民主的果實往往沒有在被占領國順利發展,
無論是伊拉克、阿富汗或是利比亞,取而代之的都是混亂。

外來干涉者把原本的政府打跑以後,
往往指定一個聽話的人當作代理的主政者,然後逐步撤軍,
殊不知這一步往往就是妨礙民主的開端。

這一位被指定的主政者在一片廢墟之中握有全部的資源,
能夠制定制度並且用資金建立自己的名聲,
然後提高門檻防止別人分享他的權利,
最後當然他能夠贏得首次選舉的勝利,
如此一來有可能只是造就另一個集權者的誕生。

要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權利和資源應該分散被配置,
交給一個議會,或是其中一些交給地方政府,
從而讓多位角色都有利用資源發展名聲的機會,
發展民主不只需要選舉制度,更需要夠資格的被選舉人。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