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萬曆駕到》─晚明時期其實是文化盛世?


萬曆駕到:多元.開放.創意的文化盛世
作者: 何國慶


明朝往往被認為是一個既保守又封閉的朝代,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裡也形容明朝是「一個內向和非競爭性的國家」。歷史課本裡的明朝除了鄭和下西洋外幾乎沒有亮點。就在這個時期,原本領先西方的東方開始轉為落後。明朝除了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之外,給人的印象就只是一個龐大的農業帝國。

萬曆朝也是明朝最受爭議的一個時期,萬曆皇帝在位48年,其中28年不上朝,堪稱史上最懶皇帝。中後期的明朝已經轉為衰弱,萬曆前期的張居正新政,可以說是最後的中興;但是在張居正死後,萬曆不僅剝奪他家族的爵位也廢除諸多他的新政,之後更因為立儲之爭而多年不上朝、廢弛朝政,使得明朝江河日落,所以有了「論者謂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這個說法。

隨著近年來許多人對於明朝的喜愛,許多關於明朝的書籍或文學紛紛出版,像是「明朝那些事兒」,或是這本「萬曆駕到」,我們透過書本瞭解到明朝許多不同的面向,才發覺原來這是一個多采多姿的朝代,擁有諸多亮點,其中萬曆朝更是風起雲湧。

「萬曆駕到」直接在標題形容萬曆朝為「多元、開放、創意的文化盛世」,和一般的認知完全相反。這必須從一個人開始說起:王守仁,或者更廣為人知的名字:王陽明。其實王陽明生於成化朝,但是他的思想影響後世甚深,他以「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相異於宋朝朱熹的「格物致知」、「窮盡天下事物之理」。差別就在於,王陽明強調除了探討學問之外,親身實踐的重要性,他本人既是文人、又是將軍,就是最佳的例子。

王陽明也反對從外在去尋找事務的真理,而應該從自己的內心尋找,形成了人文主義的思想。王陽明對於中國及日本的近代影響甚鉅,甚至間接催生了日本的明治維新。

萬曆朝的知識份子受到這股「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思潮,誕生了一批科學家,包括編纂幾乎是中國百科全書「本草綱目」的李時珍、中國最重要的科學著作「天工開物」的宋應星、利用「束水攻沙」法治理黃河的潘季馴、發明「十二平均律」的朱戴堉,以及行萬里路寫出地理著作、旅行文學「徐霞客遊記」的徐霞客。若不是多元而開放的朝代,是不會有這麼多新潮的思想和偉大的發明。

早在甲午戰爭三百年前,十七世紀時在東北亞就發生過中日兩國爭奪區域霸權的大型戰爭,那就是萬曆朝鮮之役。當時豐臣秀吉發動15萬大軍進犯朝鮮,當時朝鮮全境盡皆陷落,而朝鮮國王終於說動明朝君臣出兵援朝,在李如松、麻貴等名將帶領之下,兩度擊退日軍,和朝軍一起恢復朝鮮全境。「萬曆三大征」包括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播州之役,均獲得全勝,證明在當時明朝仍是東北亞的主宰。

晚明也是東西方交流頻繁的時期,利碼竇和徐光啟共同翻譯「幾何原本」就是在這個時期,萬曆皇帝更將利瑪竇帶來的「坤輿萬國全圖」置成屏風放置在房間裡面。同時期明朝也開放了海禁,大量的瓷器和絲綢販售至西方,賺取了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

明代中後期的書法和繪畫也有很高的造詣。戲曲方面有湯顯祖的「牡丹亭」,小說有吳承恩的「西遊記」和陸西星的「封神演義」。當時的人們相對富裕、精神生活豐富,強調行善、養生,很懂得生活的美學和哲學。明人給外國人的形象是「富而好禮」,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上帝卻良好治理的國度。

燦爛文明被史學家推崇的晚明時期,其面臨明清交際的轟然巨變卻是如此之近。萬曆四十六年,薩爾滸之戰在東北激烈展開,結果是明軍大敗、退守山海關,而當時的後金,未來的清朝,則正式站穩了腳步。一年之後,萬曆駕崩,而這時距離明朝滅亡,也不過就剩下24年了,而晚明的那些文人智士,大多以身殉國或歸隱山林,也未嘗不是中華文明的損失阿!


延伸閱讀:
《一個宋粉的宋朝觀察》一個最接近現代的朝代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戰爭帶來的荒謬與苦難
《人的宗教》三大宗教有什麼不同?
《義式生活哲學》無論何時何地都把自己當作一個人來看待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