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閱讀】《人的宗教》三大宗教有什麼不同?



基督教


基督教誕生的背景,是在被羅馬人所奴役的猶太人社群之中。當時階級分化的非常明顯,廣大低下階層的人民受到嚴重的迫害。

耶穌出現在眾人面前強調「神絕對的愛人,而從不去考慮值不值得。」神告訴信徒:「不單是要愛我們的朋友,也要愛我們的敵人。」

來自神永恆而無限的愛,帶給了痛苦人民喜樂與榮耀,從此他們擺脫了恐懼、內疚和自我局限,於是他們感到生命被轉化而重生了,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愛」。

基督教認為愛是人類的本性,因為感應到神的愛而被激發,然後對他人反應出來,「施予」就是愛的特性。

基督教的特色

1.  道成肉身:

「耶穌」同時具有完美神性和完美的人性,神願意以人的生命形式出現在世上,願意代替人類受苦。耶穌是把人連結到神的橋樑「神變成人,使得人可以成為神」

2.  贖罪:

「罪」所代表的是「從神那裡斷開或疏遠了」心錯置了、愛失調了。「我不要做我要做的,卻去做我恨的事情。」只有神才能夠解救,讓自我恢復到原本的基礎之上。

3.  三位一體:

神包含了「聖父」、「聖子」、「聖靈」,同時是一也同時是三。其它的一神教並沒有類似的描述,但基督徒卻喜歡這個說法。

因為愛是一種關係,如果沒有他者來愛是不完全的,愛並非只是神的一種屬性,而是他的本質,所以若神沒有了關係就不會真正的是神了。三個人稱彼此完全相愛,缺一即無法存在。

基督教三大派系:

1.  羅馬天主教:

天主教以「教會」作為宣教的權威,避免因為個人解釋聖經的不同造成混亂,同時強調「教皇的不謬性」,教皇所宣告關於信仰和道德的訓令,是沒有錯誤的。教會作為聖禮的媒介,藉由彌撒供給信徒聖餐以及神的恩典。

2.  東正教:

東正教的教會作為解釋教義的特權較為限縮,而且沒有教皇,反而較為強調教會的團體性質,教會成員在教會中是平等的﹝相對於天主教﹞、是團結一致的﹝相對於新教﹞。

東正教也擁有較多的神祕主義,主張能將個人提升至接近神的狀態。

3.  新教:

新教主張信仰是自我回應的力量,無論信徒做了多少善行或聖禮,只有心靈裡產生了對神的愛的經驗,才是有效的。

他們反對偶像崇拜,反對任何雕像、教條、教會,或是任何次於神的東西篡奪了神的位置。唯有聖經是神有生命的話語,他們寧願擁有不安定的自由,也不願意被統一的教義或機構而束縛。




伊斯蘭教


Islam」的本意是「和平與順從」,意思是當一個人的生命順從了神,和平就會降臨。光名字本身就和基督教產生了明顯的區別,因為「基督」就是神的名字,但「伊斯蘭」指的卻是一種「信仰的狀態」。

伊斯蘭教的誕生背景是在中東沙漠中混亂的部落社會,當時沒有什麼道德和文化可言,放縱和殺戮隨處可見。這時先知穆罕默德認知到神--「安拉」的存在,並且將之識別為世界唯一的真神。自此伊斯蘭教誕生了,也為中東帶來了一神教的信仰。

穆罕默德身為創立伊斯蘭教的人,但他並不是神,他代表的僅是一位先知,一位受神委任的先知;耶穌﹝爾撒﹞在伊斯蘭教裡也是一位先知呢!但在這裡他並非是神的兒子,而是一位普通的人而已。

伊斯蘭教創立之後,不僅僅是成為一個宗教來傳播,而是成為政治和國家的基礎。穆罕默德用之團結了整個阿拉伯民族,征服了麥地那,接著是麥加,然後是整個中東半島。

他的繼承者甚至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東接中國,西至西班牙,史無前例的巨大帝國。

穆罕默德不僅是宗教上的教長,也是國家的領袖,同時身兼商人、牧羊人、教主、國王、將軍、立法者。塵世和宗教的完美結合體現在一個真實的人身上,並且對後世產生源遠流長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歷史影響力最大的第一人。

身為一個一神教,伊斯蘭的經典古蘭經同樣強調「神是唯一的、全能的、莊嚴的、同時也是慈愛的」、「人是由神所創造的,必須屈服於神」


古蘭經強調「行為重於觀念」,指導人生活的方法,稱之為「五根柱子」:

第一根柱子是「信仰的告白」:安拉是唯一真神,除了安拉之外沒有其它的神。

第二根柱子是「正規的祈禱」:每天必須做五次的禱告,分別是晨起、日正當中、日落一半、日落、以及入睡前。

第三根柱子是「慈善」:每年必須將全部材產的1/40拿出來分配給窮人。乍看之下稅率比基督教的什一稅低,但它是指全部的材產而並非僅限收入。

第四根柱子是「齋戒月」:藉由禁食教人自我約束、同時能夠體會窮人的苦痛。

第五根柱子是「朝聖」:人的一輩子至少要去一次麥加。抵達麥加時要去除所有身份及階級的象徵,眾人平等的出現在神的面前。

古蘭經同時也對於社會的各個層面訂有教義:

一、經濟:

反對長子繼承權,因為會使得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遺產必須平分給所有子嗣。借貸禁止收取利息,因為會剝削窮人。

二、婦女的地位:

容許多妻制,一名男子最多可以娶四位妻子。但是必須平等而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妻子,每位妻子都要有私人的住所。如果做不到,你就只能娶一個。從現在來看當然不合時宜,但就當時的阿拉伯世界而言,婦女的地位是提升的。

三、種族和宗教寬容:

伊斯蘭強調平等,即使是被征服的國家,也被容許有信仰的自由。只要繳交特別稅﹝取代濟貧稅﹞,就可以信仰自身的宗教。
在中世紀時橫跨歐亞的阿拉伯帝國裡,猶太人曾經在當時帝國境內的西班牙地區誕生璀燦的文明;近東的基督徒和印度的印度教徒,也都平靜的生活在自由之中。

了解了伊斯蘭教義之後,會發現現代的激進聖戰士組織,其實都是違反教義的。




 佛教


佛陀悉達多成佛的過程,就像是一部探討生命意義的篇章。年輕的王子接觸到了生、老、病、死,從此對於華服、美女、珍饈等肉體上的歡樂都不再有了興趣,而決心去尋求真理的呼喚。

佛教興起於墮落的印度教。當時的印度教將每一個宗教的面向都發揚光大:充滿了權威,然後形成世襲,帶來了剝削;儀式成為收取費用的手段;玄想變成吹毛求疵;傳統變成毫無生氣的重擔;奧秘變成了秘術和幻想。

於是佛陀形成的原始佛教主張是沒有權威、儀式及傳統、繞過玄想,也不顯示超自然的力量。使得有些人認為原始佛教是一種理性主義,而不是宗教。當然,當佛陀死去之後,這些措施仍然是一一出現了。

佛教當中並沒有那位唯一的、開創天地、塑造萬物的「神」,這和其它一神教是十分不同的,佛教甚至可以說是「無神論」。佛陀拒絕在宇宙的生成、萬物的起源等等形而上學的部分著墨太多,他所關心的,是如何擺脫人生的苦難。

佛教認為人世間盡皆為苦,生老病死無一不苦,即使是快樂的事情也可能是苦難的,因為每個人都把自己鎖在稱為「自私」的牢籠裡頭,沒有辦法了解到生命是一個整體,無法關心別人就像是關心自己,「自我的欲望」就是苦難的源頭。

當私人的欲望像是一束柴被完全燒盡的時候,就進入了所謂「涅槃」的狀態。涅槃並不是死亡,而是一種超越生命的永恆狀態。佛教雖然沒有創世神,但是擁有神性。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並不稱自己為「小乘」,那是大乘佛教給予他們的稱呼,他們認為自己是接近於原始的佛教,認為人是靠自身冥想的力量,達到涅槃的理想狀態。佛陀是一位精神的導師,作為一個榜樣,修道者全心全意的修練以得到接近於他的智慧。

大乘佛教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