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閱讀】《芭樂人類學》人類學家的腦子裡都裝了些什麼?



過往對於人類學的印象,就是一個來自都市的研究員,
來到某個原始部落居住並加入當地的生活,
當地人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持續好長一段時間,
最後能夠發表從這個原始部落裡觀察到的某些人類社會的本質。

也許就是一個這樣飄忽的想像,和人們對他們貧乏的認識,
讓這群人類學家們站出來,寫一些平易近人的文章,
讓世人試著去理解他們到底在做些什麼。

坦白說我看完一整本書還是不了解他們究竟在研究些什麼,
但是可以擷取人類學家的某些觀點,還有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服用這本書的每篇文章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首先會讀取一個看似莫名其妙,但時也具有吸引力的標題,
然後繼續看下去後會陷入五里霧中,
因為人類學者的特長就是從不同角度切入,並納入各方不同的觀點,
就好像是為了煮出一道好吃的菜而加入許多不同的材料一樣。

閱讀的過程中只覺得奇怪怎麼會有人會對這個題目有興趣、
怎麼會想到用這種方式思考這個問題,
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卻又讚嘆不已。
想要稍微接近一下這群人的思考邏輯,卻又困難重重。

有的人對於世界上某一個種族的生活習慣、文化儀式有著想要通盤瞭解的期望;
有的人想要了解黑道在村落裡所扮演的角色;
有的人探討在經濟風暴之下風雨飄搖的工廠裡突然發生的鬧鬼事件;
有的人剛好碰上了中國某個好幾線城市卻開始慶祝聖誕節的始末;
有的人甚至去深入研究台灣鄉間的卡拉OK車現象;
還有許多人用不同觀點重新探討人類與家、社群、土地、農業和經濟活動的關係。

人類學家擅長田野和深入聽取在地的觀點,
從不同的田野經驗當中產生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
不會見諸報章雜誌,也不會在教科書出現,而是只有他們能寫出來的故事。

最後不像是社會學的書都會得到某個結論,
人類學者的結論或許更不像是一個結論,反而有種「待續」的感覺。
沒錯,當讀完這本書以後,也會有一種「自己到底讀了些什麼」的錯覺,
但是,一次見識這麼多種看待事情的方式,也許就是最大的收獲了吧。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