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生活的目的,在於成為更好的人

上班、下班、值班,現代人的生活就像是一個不停打轉的陀螺。
生活被切割的零零碎碎,和朋友的約會因為時間難有交集而不斷延期。
下班從工作場合的電腦,換成家中的那台電腦,在本質上又有什麼不同?
在有限的瑣碎時間裡,餐廳、夜市、電影院、DVD、KTV、健身房,
成為了苦悶日子當中的少數解藥。

於是生活彷彿時間停止般,停留在一種"正在休息"的狀態,
而非累積人生的過程。
「人生從23歲以後就沒什麼長進了」
看看當下的自己,語重心長說出這句話。
生活,似乎不該是這個模樣。

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思考該如何過生活呢?
古代的大多數人並不需要去思考這個困難的問題,

因為他們大半的時間都花在解決生活本身帶來的問題:
燒柴生火、埋鍋造飯、井邊打水、縫補衣服,
這些就已經花去古代人們大多數的時間,
加上沒有電力及燈光,很早就必須上床就寢,
不幸一點的還要面對疾病瘟疫、連年戰禍、徵稅徭役,
維繫生命的存續是他們的首要顧慮,
該如何生活的種種,對他們來說已經是空中樓閣了。

拜現代科技文明之賜,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度便利的社會
外帶餐點、電熱水器、自動洗衣、自來水系統、黑夜中的燈光
讓我們現在僅需花少少的時間就可以做好活著這件事
在忙錄工作之餘,仍然能享受片刻奢侈的寧靜
然後,糟糕!空閒的時間裡,該做些什麼好呢?
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就在於我們特別容易感到無聊。

哲學家們恐怕是最懂得過生活的一群人了!
僅管在外人眼中,他們所過的跟本不能稱做是生活。
就拿康德來說吧,據說他習慣每天在同一個時間散步,
以至於當地的居民都在他每天下午3點半散步經過時來對錶。
有些哲學家過著隱士般的生活,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甚至終身不娶。
但是這些哲學家們的名氣一個比一個響亮,肯定有他們的原因。
關於生活這檔事,我們可以聽聽看他們怎麼說:

盧梭:「生活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它的價值在於怎樣使用它。」

尼采:「生活是一面鏡子,我們努力追求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中辨認出自己。」

伊比鳩魯:「簡單的生活,仁慈對待你身邊的人,讓你身邊圍繞著朋友,
          這樣就能夠滿足大多數的慾望。」

亞里斯多德:「與其尋求增加生活的樂趣,我們反而應該試著變成更好的人,
            做正確的事。如此一來,人生才變得美好。」

可以說生活的目標就是追求幸福,
而幸福是一種對自己和周遭環境感到滿意的狀態。

享用餐點和看一場電影能不能讓我們感到滿意呢?
當然可以,只是效果略顯有些短暫。
一天兩天或許可以很開心,但如果每天都做這些事情很快就會感到疲乏了。
為什麼我們說「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特別快」呢?
根本的原因,恐怕就在於,這些事情實在太快樂了!
來的太過容易,可以說是一種不勞而獲的快樂。
哲學家們懂得這個道理,於是他們很少從事放縱享樂的行為。
關於什麼樣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做,他們也有話說:

休謨:「正是勞動本身構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
      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獲得的享受,很快就會變得枯燥無聊,索然無味。」

叔本華:「值得驕傲的事情,都是難做的事情!」

生活的目的,在於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無論是增進一項技能、加強一種語言、吸收新的知識、
練習一種運動、培養更好的體力、認識一位新的朋友,
或是每天主動和十個人閒聊、規畫第一次的一個人自助旅行,
每個生活上的小小突破,都能成為養份,逐漸搭築更好的自己。

當中的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點點滴滴只有自己品嘗,
但是花下去的每一分時間,都不會是沒有意義的,
每一份努力都會在身體或心靈裡留下痕跡,
當有一天達到某種境界的時候,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像是發現法文脫口而出突然不是那麼困難的時候;
像是跑完十公里的路程卻不覺得氣喘的時候;
像是能夠用雙手完整彈完一首鋼琴曲子的時候;
像是煮出一桌晚餐邀請家人朋友共享的時候;

這份成就感會轉化成快樂和幸福的感覺,充斥在腦海之中,
沒有什麼比對自己滿意更能夠感到快樂的了。

在每天的生活當中,努力實踐「如何讓自己變的更好」,
如此一來,將不會害怕無人陪伴的夜晚,
或是為了躲避孤單而參與不是真心喜歡的活動。
跟隨自己的心,做想做的事,這樣才算是真正的自由。

在心中描繪出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
拿出筆寫下未來生活中的五個目標,
預約一年後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吧!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