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閱讀】《跟著白色的兔子走,到哲學的世界裡去》你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存在?〈下〉


哲學,可以說是利用語言的工具探討事物的本質;了解哲學,就可以打破經由語言包裝過的思想詐欺。

下篇整理來自於「知識」、「美」、「意識」的篇章。


<知識>


知識沒有單位,也無法計量,那麼什麼樣的資訊會成為「知識」呢?蘇格拉底曾經說過,知識是一種「真實的、經驗證的信念」,但是他覺得這個定義還不夠好呢!

「真實」同樣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我們所有相信是正確的事物,很有可能徹頭徹尾就是錯的,這在歷史和科學的發展中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人類所能獲得的「真實」僅僅是「最好的專家們,在一段時間裡的共識。」

經由科學的發展,我們現在有比較好的方法可以驗證信念。科學的目的在於解決「為何發生了這件事?」以及「造成這件事發生的物體有什麼特質?」經由實驗和有系統的觀察,人類的知識不停的在增加當中。

真實是一種客觀的概念,我們所相信的知識到底是否為真,其實並不取決於我們。雖然常常搞錯許多事情,但我們知道的其實並不算少。這個世界並不是虛構的,而我們必須繼續大放厥詞。


<>


美可以說是一種體驗能力,從觀賞、聆聽、品嘗、思考當中,獲得意識的正面感受,或者說是享受。

但是享受還有其它方式,諸如大吃大喝、縱情聲色等等,我們卻不把這些列為是美的感受。可以試著把美歸類為一種「無利害關係」的享受,唯有不帶有任何手段和目的時,仍然能獲得正面感受時,才能夠稱為美。

那麼「藝術」就是美的具體展現嗎?在古典藝術也許是,那些音樂、繪畫、雕塑和建築總是意圖引發觀賞者美的感受。但是在當代藝術裡,可就不一定了,它更多在使觀賞者獲得嶄新的感受,但這個感受有可能是驚訝或恐懼。

美的成立需要對象的特質和人的特質,當人在逛花園的時候,必須花園是美的,人的心情也是美的,才能得出「花園很美」這樣的結論。

藝術的成立則需要特殊的技術和合適的場域,藝術家必須用技術創造出特別的事物,並且放在觀賞台或美術館裡,才能夠達到引發美感的目的。


<意識>


意識是一整個謎團,我們僅知道它是由大腦所產生的,但卻不明白意識究竟是如何運作的。

意識可以代表「清醒」,是「無意識」的相反詞。
意識可以代表「注意力」集中的目標,也就是「故意」或「不經意」。
意識可以代表「反省」,像是察覺內心真正的渴望。

意識的來源主要分為兩種:
其中之一是「知覺」,像是顏色、聲音、氣味、質地、疼痛
另外一種是「情感」,諸如恐懼、噁心、喜悅、驚訝、憤怒

這些感覺和情緒無時無刻充滿著我們的意識,但是我們不一定每一項都能察覺,它們有些在中心地帶,有些則在邊緣。我們帶著稱為「注意力」的放大鏡,才能將一些特定的感覺和情緒浮現出來。換言之,意識是「場」與「流」的綜合,隨時充滿著卻又不停的流動,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

我們已經逐漸放棄以往「二元論」的觀點,也是靈魂搭載著意識,是相對於肉體的另一個實體。現在普遍的認知是,意識依附著大腦而存在,如果沒有大腦,那麼意識就不存在。

那麼我們能不能藉由製造出有意識的電腦,才摸索出意識真正的面貌呢?著名的「圖靈測試」告訴我們,如果你無法經由談話分辨出對方是電腦還是人類,那麼電腦就是有意識的。

但如果不是經由話語,而是經由下圍棋呢?如果Google公司不說的話,我想沒有棋手能夠分辨出AlphaGo究竟是人類還是電腦,那麼AlphaGo算是有意識的嗎?但是AlphaGo沒有野心和企圖,也不具有複雜的知覺輸入,我們仍然只能把它歸類為「計算機」,作為意識它還缺少很多東西。

最終我們仍然只能模擬心智過程,而無法創造心智過程,然後繼續讚嘆心靈的美妙和不可思議。


【閱讀】《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為什麼我們要做個好人?
【閱讀】《道德部落》追求更大的善
【閱讀】《WHY WE WORK 我們為何工作》好工作怎麼變成了壞工作?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